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错觉,我们才刚刚跨入2016年呢,但是,小编总觉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好像都已经历经沧桑,在生死存亡里走完了一遭。
又或许这并不是错觉,当顶层设计不断调整发展策略、重新出发时;当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高呼新经济常态下,要不变革!要不被革命时!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工厂面临被破产时。
小编知道,我们终于来到了狄更斯所描述的那个“最好也最坏”的时代。
2016年,也势必要成为许多企业生死存亡的分水岭。而这其中,包括成千上万的国产泵企业。那么,国产泵业要如何才能安然躲过这经济变革的涛涛巨浪使自己免遭“生死劫”?亚洲流体网小编是没什么能力来回答这个问题,但小编认为世界五百强国企泵首席专家王德军博士倒是可以给我们很好的解答。下面,就请跟着亚洲流体网小编去了解一下王德军博士是怎么看“国产泵企将如何在‘新经济常态’之下顺利破局?
国产泵企(配图源于网络)
王德军博士认为,中国泵业虽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不过这样的发展却是属于低端产业模式的大扩张。尤其是,民营企业在中低端泵业市场也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万家泵企,数百万从业人员的巨大规模,壮观异常。
讽刺的是,与规模庞大相悖论的是,直至今天,国产泵业仍然存在着如下可能会关系生死的问题:
♦低端的国产泵企仍是市场主流;
♦超过80%所谓国产泵企无论技术、管理,还是生产方式等与世界一流泵企相比仍然差距三十年;
♦幻想以“关系硬、手段强”等获得不正当机会,而不静下心来好好考虑自身泵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的企业仍占多数。
……
这是当下国产泵业的现状,我们能做的只是去面对现实。
王德军博士说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必定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迫使中国泵企数量锐减30%左右,五年时间灭亡50%大批的泵企才是产业正常的态势。那么,现存国产泵企的出路如何呢?国产泵企如何才能破局呢?对此,王德军博士给出了几点建议——
1)对于根本没有竞争力、没有核心技术和完全低端的国产泵企,我个人认为出路就是“关”、“停”、“卖”,成为有实力泵企的协作制造商或节点制造商;
2)稍有竞争力的中等国产泵企出路在哪?我个人认为那就是三个字:“被并购”或“傍大款”或“靠大树”,也就是被并购,留存于产业,优化于产业;
3)规模性国产泵企的出路在哪儿?我个人认为出口有两个:一是靠自身现有资金,尽快升级自我;二是走资本市场之路,获得重生、壮大、扩张自我的融资资金,整合行业资源,并购重组行业,做行业细分市场的引领者。
当然,无论是何种出路,王德军博士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国产泵企的掌舵者要率先转变思路,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和方向。而这,也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的“脑袋体系”变革。